您所在的位置是: 政务信息 > 局馆领导
中美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数字时代的变革与合作之道
中美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 来源: 2011年10月28日

  本报讯 (记者 杨太阳)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变化?近日,根据中美档案交流议程,一场题为“新一代档案馆:数字时代的变革与合作之道”的中美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9位中美电子档案管理专家学者与现场160余名参会者共同就电子文件大量形成给档案工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交流探讨。
  此次研讨会是由国家档案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共同举办。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继波,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馆长弗朗西斯·布劳因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会议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赵国俊、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公室主任吴宏达主持。
  杨继波表示,中美档案交流项目已成功开展了12年,国家档案局先后派遣了6批、160余名中青年档案工作者赴美参加培训,并多次接待美方人员来华访问。两国档案学术交流活动的不断开展,对于深化双方在档案文化理念和档案业务研究,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档案事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的今天,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提出了新挑战。在新形势下,中国档案工作者和世界其他各国档案工作者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管好新型载体的档案文件,供现代人与后人使用。目前,世界各国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与美国同行交流对于增进了解、共同探寻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与美国档案专家学者分享彼此经验,不断探索解决电子档案管理领域难题的方案,共同促进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冯惠玲说,本特利历史图书馆成立于1935年,该馆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走在世界前列,一直以来,该馆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业进行了许多友好的业务往来。此次研讨所说的新一代档案馆是指以管理对象的数字化以及由此引发管理手段的自动化为特征的档案馆。以数字信息作为存储对象不仅导致了档案保管方法和技术的变化,从本质上说,导致了记录和读取社会活动方式的变化。在数字环境中,文件具有生命周期全程管理活动的贯通性、与档案形成相关业务活动的关联性以及对信息技术环境的依赖性等特点,因此,需要档案馆和档案工作者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档案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共同实现档案文件的管理目标。
  弗朗西斯·布劳因馆长在简要回顾了中美档案界12年来的交流活动后表示,随着数字领域的不断拓展,引发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中美档案同行应在共同的战略框架下结成伙伴关系,积极应对挑战。此次研讨会为双方进一步分享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了一次极好机会。
  据悉,国家档案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的档案交流项目始于1999年,今年是双方签署合作协定12周年。2009年9月2日,国家档案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再次签署“2010-2015年双边档案交流协议”,开启了两国新一轮的档案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